他对原配妻子燕氏是情深意重,知道她身子不好,连嫡子都不求,只望她舒舒坦坦,陪着他白首到老。可……可她还是丢下他和安好走了,白事办完,燕家对伯

    府就不再客……不,应该说是对他不再客气了,于安好却是更加的宠爱。

    这些年,三个舅老爷在朝中是越发得势,但却未照拂宁诚伯府。他也不知哪做得不好,明明燕氏在世时,她说一,他从没应二。

    接了父亲着婢女送来的《亭千语序》,李安好扯起嘴角,只当这是父亲予她十九岁的生辰礼:“替我谢过父亲。”

    “三姑娘喜欢就好,那奴婢就先告退了。”

    “宝樱送一送思漱姑娘,”这也算是父亲屋里人,她不能拿她当一般婢女待。

    “是”

    看着她们出了屋,李安好才翻开《亭千语序》,垂目瞥了一眼。

    认不清自身是大忌,父亲就从未想过外祖和舅舅们不提拔他,全因他自身能力不及。而能力不足却掌了实权,甚者会害了一家子老小。

    “姑娘,”旬嬷嬷拿着刚做好的单子进了堂屋:“奴婢和宝桃带回来的东西已经都分好了,要送去各院的物什也列好了单子,还请您过过眼。”

    将手里的《亭千语序》递出,接过单子大概浏览了一遍,李安好就放下了:“你们在景德淘换的那套青玉茶具,也别收起来了,连着那快砚台,明日一并送去前院给父亲。”

    但愿那上好的茶具和砚台能引得他寄情于诗书茶经,常招三两好友弄茶赋诗,别一天到晚尽想着那些没影的事儿。

    “好,那其他的?”

    “就按单子上来,”李安好把单子还给旬嬷嬷:“明日大舅母应该会着仲管家送东西到伯府,你跟仲管家说一声,过两日我去府上给大舅母请安。”

    虽不能在燕府小住,但舅母归京,她这个外甥女总不能不露面。

    旬嬷嬷点首:“是这个礼。”

    天黑了,城中亮了火烛花灯。宁诚伯府后门的一处暗巷中,一挑着担子的货郎不再叫卖,抬手压低了戴着的斗笠前檐,不快不慢地向前。

    咳咳……

    一个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女子,用帕捂着嘴,一手扶着墙在不断地咳着。货郎经过她,同前两次遇见时一样,瞅了她两眼。瞥见其露在外的一小截脖颈,不大的眼睛微微一缩。

    出了巷子两个拐弯,一挺着肚子富绅打扮的男子让跟着的小厮拦下货郎:“你这还有麦糖吗?家里小子就好这一口。”